引言 總工程師是企業技術管理、工藝管理、質量管理的負責人的代名詞,是行業技術創新的主力軍,也是產業優化供給、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者。
2月24日,以“持續創新 優化供給”為主題的金輪·2023中國棉紡織總工程師論壇在江西九江召開。作為工信部紡織服裝“優供給 促升級”活動的重點活動之一,本次論壇以行業總工程師及標桿企業負責人的智慧碰撞,挖掘變局時代我國棉紡織行業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經驗,探討紡織行業資源優化供給的路徑,全面提升棉紡行業發展質量及綜合競爭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副處長縱瑞龍,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總工程師葉戩春,中國化纖協會副會長呂佳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江南大學原副校長高衛東,全國棉紡織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棉紡織技術》期刊社社長王楊俊,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宏兵,以及紡織行業產業鏈企業負責人、總工程師、科研相關人員參加了此次論壇。
▲論壇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景慎全主持。
本次論壇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棉紡織技術》期刊社主辦,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冠名,日照品特裕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無錫二橡膠股份有限公司、立達(中國)紡織儀器有限公司、賽特環球機械(青島)有限公司協辦。
會上,還舉行了《棉紡織技術》創刊50周年標識發布暨活動啟動儀式。該儀式由《棉紡織技術》期刊主編楊家密主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副處長縱瑞龍,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中國化纖協會副會長呂佳濱,全國棉紡織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棉紡織技術》期刊社社長王楊俊共同點亮棉紡織技術期刊創刊50周年標識。
高端致辭,
探索棉紡行業發展新路徑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在致辭中表示,進入2023年,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從國際看,全球貿易形勢不容樂觀,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糧食和能源安全問題突出,消費需求不足,世界經濟面臨滯脹風險;從國內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
種種跡象顯示,2023年紡織行業整體出口恢復壓力依然較大,內需成了決定性影響因素,成為今年市場的最大期待。行業企業應依據以往的經驗和當前的發展趨勢,提前布局:一是企業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斷地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升員工素質、提高生產效率。二是遵循大勢,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智能化和綠色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越早做越有優勢。三是向創新要效益,從三年疫情期間企業的表現上看,創新能力越強的企業抗風險能力越強。四是避免過度投資和過度金融化,保證資金鏈安全。五是有能力的企業可以嘗試國際化布局,可以抱團出海,掌控全球優勢資源,提升中國紡織行業全球話語權,同時有效降低國際貿易風險。
提振經濟、擴大內需是今年工作的重點。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副處長縱瑞龍表示,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會在擴消費、促升級方面實施一系列舉措,我國紡織行業必須瞄準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立足我國國情,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一是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紡織行業要在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滿足的領域發力,要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推動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發展,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
二是以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為重點。對紡織行業來說,纖維就是戰略性資源,要提高棉花等天然纖維的產品開發和宣傳推廣,提升棉制品染色、印花、后整理等加工水平,提升棉制品品質與附加值,開拓棉花在無紡布等新領域的應用,要推動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協同創新和相互賦能,加強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推動棉花、化纖兩條產業鏈良性有機聯動、互為支撐,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三是以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為突破。紡織行業要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要注重正面宣傳引導,向全球宣傳推廣優質中國棉花及棉制品,加強與國際行業組織以及國際品牌商零售商的溝通交流,加強與有關國家的產能合作、貿易合作、供應鏈合作,加強新興市場開拓,與全球紡織服裝上下游企業一道,共建高質量、可持續的紡織產業鏈供應鏈,實現共同發展。
全國棉紡織科技信息中心主任、《棉紡織技術》期刊社社長王楊俊在致辭中表示,隨著我國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生產生活秩序有序恢復,穩步向好的宏觀基本面、全面恢復的消費場景、不斷釋放的內需潛力和穩定有利的政策環境,都將為紡織行業優化供給提供積極支撐,紡織行業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
現階段,應不斷提升棉紡織行業產業創新能力,發揮棉紡產業在供給優化、產業鏈、需求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王楊俊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行業應該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實施系統創新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圍繞產業科技戰略導向,找準發力點,推進我國由紡織大國向紡織造強國邁進。二是行業要以科技拓寬產業優勢,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科技力量破解產業鏈安全難點與產業發展痛點,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通過補鏈、強鏈、組鏈和造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讓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更加鞏固。三是加大產業科技體系優化,以高水平技術帶動高質量供給。要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產業數字化低碳綠色發展,打造共性關鍵技術的供給與體系建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推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加快推動棉紡織行業智能化、數字化、高端化、綠色化改造項目,實現流程創新、產品創新和模式轉變,暢通循環堵點,增強新發展格局下的供給能力與質效提升。
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宏兵表示,金輪針布創辦于1987年,36年以來砥礪奮進,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和騰飛,同時金輪針布始終積極投身行業發展,有幸首次并且多次成為中國棉紡織總工程師論壇的冠名單位,為棉紡行業技術發展和升級創新提供了扎實的平臺。作為中國紡織器材領域唯一的上市企業,金輪針布始終秉承以客戶為導向的核心價值觀,持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加大梳理技術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在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今年已經陸續推出了多個品牌產品,持續為紡織機械行業注入創新力量。未來金輪針布將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強化產品技術,服務商業模式創新,為全球紡織用戶提供全面的梳理方案,滿足客戶對差異化、功能化紗線的需求,從而助力全球紡織產業的進步和發展。
主題報告,
擘畫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作題為“棉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思考”的主題報告,分析了2022年棉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2023年預判,闡釋了新時代棉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9大路徑。董奎勇表示,2022年棉紡織行業終端消費市場受到明顯擠壓,同時原料價格在整個產業鏈傳導受阻,企業開機率明顯下降,利潤降幅加深,虧損面擴大,但總體保持了相對平穩的發展。2023年,行業內銷規;驅崿F中速增長,全年呈現前低后高走勢,出口壓力將明顯增加。
董奎勇指出新時代棉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九大路徑:一是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優化區域布局,培育產業集聚區,促進細分行業良性發展,培育世界級企業,培育專項領先企業。二是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與產業鏈現代化。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進制造能力高端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建設健康的產業組織形式。三是強化科技創新支撐。 繼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技術創新支撐能力,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四是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完善棉紡織綠色制造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碳中和、碳達峰”,推出更多綠色產品,有效應對碳關稅。五是增強產品時尚表現。融入時尚供應鏈,研究發布產品流行趨勢,提升時尚設計能力,講好棉紡織產業的時尚故事。六是用好強大內銷市場。把握好時代機遇,用好強大內銷市場,解決好新疆棉制品市場問題。七是建設強大人力資源,培育新時代產業工人。八是理性看待模式創新。警惕過度金融化,做好多元化與專業化的平衡,發展服務型制造業,適度發展跨國產業鏈。九是刷新企業家思維。弘揚新時代紡織企業家精神,合理看待不確定性,實現更多企業主到企業家躍變,樹立產業生態圈思維。
中國化纖協會副會長呂佳濱作題為“紡織新材料的發展應用”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化纖工業現狀、纖維新材料創新發展、中國纖維流行趨勢;w工業是我國國際競爭優勢產業,是戰略性新材料產業,是紡織產業鏈穩定發展和持續創新的核心支撐產業,F階段,化纖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科技創新成效明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綠色低碳積極推進。呂佳濱指出,化纖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提升產業鏈創新發展水平、推動纖維新材料高端化發展、加快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
呂佳濱以美國、德國、日本、歐盟為例,介紹了不同纖維新材料創新發展路徑和特點。我國纖維新材料圍繞綠色、智能、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等方向創新研發了原液著色纖維、循環再利用纖維,以及具有智能變色、柔性智能傳感、高效智能變形、能量轉換與儲存等功能的纖維新材料。未來,纖維新材料的發展趨勢將更加高端化、高技術化、多元化、生態化。
管理永無止境,只有通過不斷細化管理要求,優化管理方法,才會發現更多的改進機會,但管理最終的目的一定是創造效益。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忠以“精細化工藝管理實踐運用”為題,從工藝管理過程策劃與設計、工藝管理實施與改進、工藝管理評價標準與工藝管理過程結果4個方面分享了企業的精細化工藝管理實踐運用經驗。他表示,通過精細化工藝管理,企業實現了效率提升15%,效益增加98萬,質量損失減少20%。
工藝管理就是在工藝范圍內高效、愉快地做正確的事并取得成果的過程,工藝管理過程策劃與設計需要明確工藝過程相關方及需求,建立工藝管理體系,完成工藝管理組織架構及職能設計,然后進行激勵與改進設計。陸忠表示,工藝管理實施與改進需要從工藝管理過程策劃、優化工藝管理制度與工藝文件、提升工藝執行率、建立工藝管理評價標準、評價個分廠工藝管理、工藝管理改進等方面著手。
智能加持大眾健康監護,健康時尚兩不誤。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深圳市纖維紡織檢驗所所長張海煊以“智能可穿戴設備技術研究及應用領域分析”為題,分享了智能可穿戴設備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她表示,感知和響應是智能服裝的兩個基本要素,裝飾和性能增強是基本所用。當前,智能服裝主要分為三大類型:調溫型、發光性、監護型。其中,健康監護型智能服裝近兩年備受消費市場關注。智能服裝的未來發展趨勢是微型、輕巧、隱形、節能、功能強大與多樣化,與此同時,也存在很多待優化的方面,如可洗性、信息隱私、電池耐用性、成本以及美觀舒適性。
日照品特裕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永龍以“單錠監測系統的應用分析”為題,介紹了單錠監測系統在紡紗過程和數據管理的應用。單錠監測是實時的檢測錠子運轉狀態、錠子常時,以此給予提示。單錠監測系統能提供基礎數據、分析數據,通過中控紡紗管理軟件可以對生產過程實時監控,記錄和統計各項生產數據,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發送,實現多模塊的數據查詢和管理,以此提高生產效率、質量。單錠監測系統的應用可以改變擋車工的值車方式、明確分工,消除弱捻,減少千錠時斷頭數,提高車速,同時可以節省原料,降低能耗。
2月24日下午,主題報告會精彩繼續。會議由《棉紡織技術》期刊社新媒體運營總監梁亞閣主持。
西北工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梁工謙作題為“質量理念創新與維修質量保障”的報告,介紹了質量管理理念與創新、常見的質量管理方法,以各類型設備為例講解了維修質量的拓展與保障。
無錫二橡膠股份有限公司市場不經理曹恒坤作題為“紡紗牽伸膠輥的研發和應用實踐”的報告,介紹了產品設計的問題和創新要點,新材料、新工藝應用的創新研發,以案例形式介紹了WRC-S68膠輥、WRC- K70膠輥、WRC- KS82膠輥等新品應用實踐。
汶上如意技術紡織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魯建波作題為“多元混紡紗線生產實踐與市場趨勢分析”的報告,介紹了海藻纖維、德絨、涼爽玉系列產品的應用情況,提出了抗菌防護、防水透氣、快銷時尚、舒適易打理等性能的纖維未來將更受市場歡迎。
立達(中國)紡織儀器有限公司立達中國區產品副總裁朱建青作題為“面向中國市場的立達環錠紡系統”的報告,介紹了面向中國市場的全自動靈活環錠紡系統、中國環錠紡行業的推動因素、高端環錠紡系統的優勢。
賽特環球機械(青島)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傳福作題為“新一代筒紗智能包裝物流裝備賦能紡織企業數智化升級”的報告,介紹了空中品種視覺檢測系統、自動編織袋包裝模式、新一代全流程筒紗包裝線。
武漢紡織大學教授石建中作題為“紡織工業粉塵防爆及安全標準”的報告,介紹了爆炸、爆燃、爆轟等粉塵爆炸表現形式,介紹了紡織工業粉塵防爆系列標準、制定粉塵防爆標準的基本原則。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高明作題為“棉紡廢棄纖維的綠色物理法高值化利用”的主題報告,介紹了國內外棉紡廢料循環利用案例、國外棉紡織廢料非紡利用案例、棉紡廢料高值利用案例,指出了現階段循環利用存在綜合利用成本高、客戶接受程度低、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
青島東佳紡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晨峰作題為“特種纖維梳理技術探究”的報告,介紹了智能化羊絨梳理成套設備、特種纖維梳理成套設備、梳理前需要考慮的因素,介紹了新型特種纖維的功能和應用,隨著全球進入碳中和時代,時尚個性和綠色環;驅⒊蔀橹饕獞脠鼍。
蘇州大學教授陳宇岳作題為“天然纖維功能化改性的思考與實踐”的報告,介紹了天然纖維改性或后整理的基本技術要求、天然纖維內部納米組裝技術、納米銀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