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1-2022年度《新疆棉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報告》,是繼2021年之后,新疆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第二次針對新疆棉紡織行業開展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本次報告依然以國際化視角講好“新疆棉紡織行業的故事”為主線,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報告框架的主體,通過國際化語言,幫助新疆棉紡織行業向國際社會和各利益相關方,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行業面貌和可持續發展實踐。
本報告共分為六個章節,包括行業發展現狀、筑牢民生保障、促進共同繁榮、護佑綠水青山、彰顯全球價值和行業發展前景與展望。
一、行業發展現狀
(一)政策引領新疆棉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
自2014年起,國家在新疆實施了棉花目標價格制度改革試點和支持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等重大戰略。通過深入實施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延伸和完善產業鏈,支持棉紡織行業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自2020年以來,新疆布局發展高產優勢棉區,減退無水源保障、果棉間作等次宜棉區,推動棉花向優質棉生產縣市集中,提高了生產資源的利用水平,也提升了棉花的品質,為棉紡織行業和下游供應鏈保障了高質量的原材料供給。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新疆棉花播種面積達到3759.1萬畝,同時,新疆棉花生產規;s化水平顯著提升。棉花機耕率達到99.86%,機播率達到99.06%,機采率達到81.68%,耕作、播種環節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二)源頭支撐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穩定繁榮
新疆棉花作為國家優質棉花棉紗基地,擁有難以替代的品質優勢,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提供了產量穩定、品質可靠的原材料,也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2021年,新疆棉花產量為512.9萬噸,占全國棉花產量近九成。棉花單位面積產量為每公頃2046.4公斤(136.4公斤/畝),高于全國棉花平均單產10.2公斤/畝。
新疆棉紡織行業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規模有序增加。2021年,新疆全區棉紡規模達到2146萬錠,占全國的18.5%;全區紗線產量為226.4萬噸,同比增長16.1%;布產量為7.02億米,同比增長24.7%;服裝產量為12928萬件,同比增長29.2%。棉紡行業的持續發展,促進了新疆紡織服裝行業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二、筑牢民生保障
新疆棉紡織行業在筑牢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棉紡織行業的發展為新疆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崗位,不同群體都從中獲益并逐步保障了可持續生計。截至2020年11月,新疆棉紡織行業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了新疆的絕對貧困問題。同時,新疆已吸引了1100余家紡織服裝企業投資發展,為廣大勞動者的脫貧、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活力。2021年,新疆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477元,同比增長10.9%,增幅高于全區和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新疆政府通過制定就業政策、拓寬就業渠道、開發就業崗位、開展就業培訓、提供就業服務等措施,推動勞動者自主自愿開展勞動生產,實現體面勞動和經濟增長。新疆政府持續完善就業失業統計指標體系,搭建就業信息平臺,強化公共就業服務,開展技能培訓,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勞動就業服務體系。這些舉措有助于確保勞動者的就業權益,創造美好生活。
此外,新疆棉紡織行業在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方面也取得了進展。棉紡織行業的產業鏈在原棉、紗線等前端領域具有明顯優勢,持續推進創意研發、配套服務等方面的發展,推動紡織服裝行業的模式創新、業態升級、要素集聚和空間拓展。截至2021年末,全疆已有26個紡織服裝重點發展縣(市、區),重點園區紡織服裝產業產值達336.87億元,約占全疆規上紡織行業產值的50.7%。
數字技術的賦能也推動了新疆棉紡織行業的發展。新疆自育棉花品種逐漸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市場占比達到90%以上。智慧農業技術如北斗導航播種、植保無人機、打包采棉機、殘膜回收機、智能深翻犁等得到廣泛應用。新疆登記在冊的采棉機達到6668臺,進口機器和國產機器各占新疆市場的一半。紡織企業通過智能化機械打造了“無人”生產線,降低了工人的勞動負荷,提升了生產效率。同時,紡織企業也積極擁抱電子商務,打造“新疆制造”的地域品牌,開拓新的銷售模式。
三、促進共同繁榮
2021-2022年,新疆棉紡織行業在促進共同繁榮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首先,良好健康與福祉:疫情下,企業克服了崗位缺員等問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積極復產,轉產有序進行,保證了防疫和生產的有序。
優質職業教育:新疆棉紡織行業積極推動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產教融合工程等項目,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完善資助體系,促進校企合作,持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通過開展特色培訓項目,面向基層職工群眾提供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提高就業創業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同時,探索推廣“引企入!薄叭肫筠k學”等模式,促進校企協同育人,形成職業教育辦學模式。2021年,全區紡織服裝勞動密集型企業共開展崗前培訓5.69萬人次,新增就業9.95萬人,南疆四地州培訓4.85萬人次,占全區培訓總量的84.48%;新增就業8.54萬人,占新增就業總量的85.83%。
促進平等與禁止歧視:新疆各族婦女依法享有健康權、受教育權、參與決策管理權、經濟發展權、社會保障權等權利,婦女事業穩步發展,婦女地位不斷提升。新疆棉紡織行業通過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幫助各民族女性實現經濟獨立,改善生活條件,為促進女性經濟賦權和性別平等做出巨大的貢獻。此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也發布了婦女發展規劃和兒童發展規劃,涉及健康、教育、經濟、參與決策和管理、社會保障、環境、法律、婦女與家庭建設、福利、兒童與安全、兒童與家庭等領域,重點保障特殊困難婦女兒童群體權益,縮小城鄉、區域、群體差距。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新疆棉紡織企業利用自身資源、技術和能力優勢,開展援建、捐資、助學等公益行動,促進當地社會的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提升,改善當地人民的健康與福祉,并與社區形成良好互動與和諧發展。
四、護佑綠水青山
新疆棉紡織行業在保護環境方面采取了多項行動。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開展了低碳發展行動。根據實地調研數據與全球棉纖維(軋花后)的碳足跡數值相比,新疆細絨棉皮棉平均值降低了52.26%,優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水下與陸地生物保護方面,新疆重視印染產業的有序發展,并出臺了相關法規和政策。其中包括《印染廢水排放標準(試行)》、《關于加大支持紡織印染產業發展力度促進產業鏈延伸的通知》和《自治區印染企業新建鹽回收和預處理及污水處理等設施的驗收辦法》等。這些法規和政策要求紡織印染企業采用無水、少水印染或數碼印花等先進技術和工藝,注重水資源保護和清潔生產,并對染色浴比、中水回用率、廢水排放標準提出具體要求。
通過這些措施,新疆棉紡織行業在保護環境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五、彰顯全球價值
新疆棉紡織行業鼓勵企業建立內部風險防控體系,完善管理制度,加強依法經營管理,并建立失信懲戒和監督機制,營造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規范守信的市場環境與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自治區制定評優標準,推動行業良性發展。自治區政府與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合作,建立民營企業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民營企業。
在促進目標實現的伙伴關系方面,新疆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國家多雙邊經貿合作機制,推動了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建設,助力新疆對外經貿合作的提質升級。自治區政府通過政策引領、區域樞紐功能強化、貿易增長潛力挖掘和投資合作動能提升,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2021年,新疆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434.2億元,同比增長44.5%,其中服裝和衣著附件出口達391.9億元,同比增長58.9%。此外,新疆還成功舉辦了第七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實現了上海合作組織與中國—東盟合作機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上的深度融合,為推動世界開放發展、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維護地區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六、行業發展前景與展望
2022年是推進“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由于世界政治格局多變等多重因素,全球經濟形勢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展望未來,“十四五”將是新疆充分釋放穩定紅利,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新疆將建設成為國家優質棉花、棉紗基地,設立國際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支持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等。
“十四五”規劃也顯示,新疆棉紡織行業將實現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13.5%、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的目標。同時,印染行業水重復利用率、生物可降解材料和綠色纖維產量年均增長10%以上,循環再利用纖維年加工量占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達15%。
未來,新疆棉紡織行業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棉紡基地,在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將著重開展一下三個層面的工作。
首先,持續推進體面勞動。促進就業是社會穩定和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新疆棉紡織行業最首要的社會責任目標。行業將以就業為導向,把增加就業崗位作為第一目標。實施差異化精準扶持政策,營造鼓勵就業致富的環境氛圍,促進勞動者在家門口就業。同時,進一步推動行業體面勞動,維護勞動者的基本權益。
其次,加快綠色產業發展。通過優化能源結構加大減排力度,推行能源結構的優化和提升,鼓勵企業通過綠色能源,實現能源節約和經濟增長的有機統一;集約發展印染行業。推動技術創新、產業智能化和數字化升級,推動棉紡織產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
最后,優化開放共享價值。當前新疆棉紡織業面臨著全球供應鏈格局深刻調整的挑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要求,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強。行業將密切關注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的最新進展和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動態,鼓勵企業強化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深化社會責任國際交流與合作,增進全球利益相關方的理解與支持溝通。
報告亮點總結:
2021-2022年度《新疆棉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將自身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戰略、方式方法、經營活動對經濟、環境、社會等領域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取得的成績及不足等信息,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總結,并向利益相關方進行全面披露,對增進與利益相關方溝通,對企業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份優質的社會責任報告,并呈現出了六大亮點。
(一)、內容具有完整性。
2021-2022年度《新疆棉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報告》涉及的內容較全面地反映新疆棉紡織行業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重大影響,全面披露了新疆棉紡織行業在報告期間履行社會責任的理念、制度、措施以及績效,也從各利益相關方關心角度如從民生保障、員工責任、客戶責任、環境責任等多角度系統披露了新疆棉紡織行業的社會責任指標,完整性表現卓越。
(二)、全球化視野。
2021-2022年度《新疆棉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報告》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作為報告框架的主體,覆蓋14個SDG目標,通過國際化語言,向國際社會和全球各利益相關方,展現了真實、立體、全面的行業面貌和可持續發展實踐。
(三)、數據詳實。
2021-2022年度《新疆棉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報告》運用大量詳實的量化數據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較,豐富的案例,既有橫向提升的可比性又有縱向發展變化的可比性,生動地體現了新疆棉紡織行業發展的發展狀態和社會責任。
(四)、可讀性。
2021-2022年度《新疆棉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結構清晰,條理清楚,語言流暢簡潔、通俗易懂。大量使用了可視化數據、圖片、流程圖等形式使報告更加直觀,極具可讀性。
(五)平衡性。
2021-2022年度《新疆棉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報告》結合當地的現實發展情況、發展階段,進行了中肯、客觀地披露,確保了利益相關方可以對新疆棉紡織行業的整體發展情況和社會責任進行正確的評價。
(六) 創新性。
2021-2022年度《新疆棉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具有創新性。在報告形式上,報告從行業發展—履責理念—行動主線—責任議題—全球價值,即簡明又精要地展示了新疆棉紡織行業的客觀發展情況。在報告內容上,通過行業發展、民生保障、共同繁榮、環境保護、全球價值等六大議題,充分展示了新疆棉紡織行業的責任擔當和責任引領。
總之,2021-2022年度《新疆棉紡織行業社會責任報告》是一次全面、透明、直觀、準確的信息披露,是一次緊抓行業關鍵議題,對標國際標準、與時俱進的信息披露。